疫情下餐飲業經營之道 名家評論 工商時報 這場疫情帶來的衝擊,讓全球飯店業有機會停下腳步,思考不同以往的經營策略,如今隨著疫苗普及,也盼5月即將登場的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、大型國際電腦展會Computex得以率先回歸,除能為飯店業注入強心針,更是讓台灣在後疫情時代與全球接軌的關鍵。 新冠疫情延燒2年餘,對全球的觀光飯店產業造成難以計數的傷害,在國境未開之前,生存關鍵仍是持續拓展國內旅遊通路,及開發北中南大型企業獎勵旅遊團,針對家庭、商務人士與寵物房型精準分眾,因應快速變化市場需求推廣優惠,為解封那天做好準備。 與2019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,去年未上榜的三商餐飲,今年排名來到第六名,而長榮空廚、華膳空廚、高雄空廚等航空餐旅業者受到疫情影響,在今年則均跌出榜外。 年營收變化方面,2020年多數業者營業收入皆較2019年有所下滑,而亞洲藏壽司、路易莎、豆府及揚秦等業者,則因為積極展店,門市數量擴張,營收呈現成長趨勢,成長率均在10%以上。 消費者意識抬頭,而且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源,餐飲業相對地提供多樣化的功能以滿足顧客不斷改變的需求與期望。 有意加盟者本身必須擅長經營,且對於與貝佛街同等級的餐飲服務有相當程度的了解。 貝佛街創立於2013年,目標是在南台灣打造高品質的西式用餐體驗。 從那時開始,Danny Huang 與 Julian Manz 這兩位共同創辦人便合力耕耘,建立起這個既多元化又有深度的品牌。 貝佛街目前在高雄有三家分店,不僅在社群媒體上擁有極高討論度,也獲得不少在地和國家級媒體,部落客及電視節目的關注與報導。 貝佛街也計畫要把版圖擴展到北台灣,甚至進軍國際市場,這些規劃都已經進入構思階段。 貝佛街目前在高雄有三家分店,不僅在社群媒體上擁有極高討論度,也獲得不少在地和國家級媒體、部落客及電視節目的關注與報導。 去年疫情降溫後,餐飲需求爆發,自助餐廳成為重點單位,更應善用館內社群資源,以故事行銷手法,強化民眾的忠誠度與互動率,持續衝高吃到飽餐飲營收。 同時看準逐年大幅增加的節慶贈禮市場,持續推廣外帶餐點、特色禮盒及客製伴手禮,擴大營收動能。 宴會業務方面,我們嘗試著穩固經營深獲好評的精品外燴,並將觸角延伸至銀行、藥廠、科技廠等高端產業,透過「核心宴會小組」將餐飲團隊人力進行分劃,推出高機動性的五星私廚服務,傾全力拉抬宴會業績。 李桂芳,2009,”台灣家庭外食消費支出影響因素之世代分析”,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,碩士論文。 同樣的服務員在不同時間與場合所提供給客人的服務,可能不盡相同,更何況不同的服務員所表現出來的服務品質可能也不一樣。 再者,不同顧客所需求的與期待的服務也因個人特質而會有所不同,因此,如何克服此特性,達到餐廳服務標準化與一致性,是餐飲服務業古往今來的挑戰。 民眾對醫院服務品質的重視程度、滿意度及忠誠度表現的探討-已大高雄地區民眾為例。 合作夥伴面:結合互補產品,讓消費者每日或3天以上選購產品,每天菜色均有變化為可行策略。 物流面:可將疫情中所剩餘的人力,進行餐點外送深入顧客家中,進行售後服務。 外燴 並透過教育訓練強化物流知識、客戶服務態度,提高顧客回購率。 精確的定價策略對於宴會菜單而言,可以反應出顧客的真正需求及顧客對菜單的價值認同。 宴會的設計、菜單的呈現、特殊宴會套裝及會議菜單規劃都關係著宴會的成功與否。 台北晶華董事總經理吳偉正表示,雖然疫情使營運面臨史無前例衝擊,但透過穩健踏實的經營能力、靈活多元的行銷方案及嚴謹確實的防疫措施,以轉型城市度假飯店、推出美食外帶外送電商平台「晶華美食到你家」等方式穩定營運表現、業績仍蟬聯全台之冠。 陳美伶,2007,”外燴餐飲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─以中部地區外燴客戶為例”,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,碩士論文。 整體而言,雖然餐飲業在2021年受到疫情三級警戒影響,整體營收表現不如以往;然而,下半年隨著各項用餐限制逐漸放寬,加上王品集團、瓦城、漢來美食等大型餐飲集團相繼推出新品牌進入市場,2021下半年餐飲業景氣逐步回溫。 2022年,雖然本土疫情仍嚴峻,但由於業者的應變能力較之前三級警戒已有所提升,且消費者消費模式變的更加多元,加上政府並未重啟嚴格防疫措施,將減緩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力道。 綜上所述,疫情爆發重創餐飲業經營,整體餐飲業營業收入減少,在營業家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,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將持續升溫。 警方隨即透過監視器,發現是吳男將錢拿走,因此立即通知其到案說命,而吳男到場後也對此事供認不諱,將錢全數歸還,並慘遭警方於偵訊後,依竊盜罪嫌移送法辦。 原始連結看更多 CTWANT 文章 政府「6000大紅包」有望最遲3月初入帳 領取方式曝光 新冠疫情何時停止?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,106年至109年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,自106年的5,160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,747億元(詳見圖3),109年受疫情影響,使得銷售額成長趨緩,110年5月開始疫情轉為三級警戒,用餐管制措施更加嚴格,餐飲業銷售額出現負成長,下滑至5,690億元。